古代中国-欧洲交流史 Class7
2018/4/11
中国境内罗马战俘城 问题评议
有说法 罗马人在中国建城居住等等
“罗马战俘城” 说 在我国的出现和传播
1989 年 参考消息 报道 有明显错误(公元前 9 世纪地图的帮助下?还没有罗马)
- 龟甲阵
- 得胜图
1989 年 人民日报 见得风就是雨
其他很多媒体也报道……
报道 此城位于永昌县城
影响
- 地方志编纂
- 刻石勒碑
- 职位错误
- 汉帝下诏安置战俘(史书上没有)
- 个人著述
- 进一步报道 罗马人后裔
“罗马战俘城”说 评议
来源
汉书 陈汤传记录
陈汤等人在西域看到奇特的军队:圆形盾牌连成鱼鳞形状、修建木墙
其中有不少骊轩,修建城市安置
据称:克拉苏攻击波斯人,被包围,其子突围归附匈奴
事实:小克拉苏先头部队被歼灭,被俘者送至东部边界守边,距离所谓罗马城一千多公里
最早的研究
1940 年 汉学家德效骞已有研究、发表文章 《公元前 36 年中国人与罗马人的一次军事接触》
随后补充 1957 年出版单行本
陈汤传中细节
- 土城外有重木城 汉军烧 使用弓箭
- 结果 斩获 1518 人 俘虏 千余人 俘虏被分给西域十五国
有罗马人根据及对其的反驳
- 夹门鱼鳞阵 可能是罗马龟甲阵 认为匈奴人无战法
- 罗马盾牌原与希腊相同、圆盾 与波斯作战时无法挡住弓箭 后改为长盾
- 匈奴有战法 组织严密
- 古代中国早有战法、盾牌 叛逃的汉将可传入匈奴
- 栅栏作出的 重木城 可能是罗马人采用的木城
- 中国早有用土、山石、木柴建造的栅栏、城墙 匈奴人肯定能学会
- 战报描述军阵的图画 认为汉人不会阵 罗马人教会汉人
- 战报中图画仅仅是为了说明打得好
- 中国早有使用地图、地形图记载
其余反驳
- 战俘被分给了参战的西域十五王
- 十五王在塔里木盆地
- 骊轩城早有建立
近 20 年研究的性质
57 年便有研究成果说此城在永昌南部
报道说是中、澳、苏学者的研究成果
中译版早一年多便出现
中、澳、苏学者的理由、思路、论据等等与德效骞完全相同
结论
借鉴于前人成果 并非创新
并非事实
骊轩置县原因及其余解释
张掖郡十个辖县之一
张掖郡为河西四郡之一,为后分化、建立的两郡
据推测骊轩置县于张掖郡建立之前,约公元前 121-111 年,原早于公元前 36 年所谓罗马战俘一事
为何外国名称 骊轩
- 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带回了骊轩善暄人
- 可能是为了向西方商人炫耀 传达愿意与西方交往的愿望
周边居民所谓 罗马特征 解释
- 深目高鼻 鼻梁高 西北普遍现象
- 深目高鼻 有可能是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的波斯人后裔 到达中国沿海地区
- 公元前 2000 年 印欧人大迁徙 有到达塔里木盆地附近的 历史上此地区一直有印欧人种 有诸多记述
- 可能有白化病 有浅色皮肤、头发的特征